你第一次听说考研是什么时候呢?
高三?大一?大二?还是大三?
第一次听说考研是高三,那时候,考研是神圣的,就像高考一样,是最有前途的选择。
考研=高考
大一的时候,问大三的班助,
“考研难么?”
班助挥挥手,“难屁,舍得花钱,舍得报班就行。”
于是我内心埋下了报班的种子。
考研=报班
大三上学期,马上就放寒假了,班里有同学报了考研校的全程班,
做代理的同学拉我去报,要好的哥们已经跟风报了,
随后也跟风在“代理”的“低价”诱惑下报名了政治和英语的全程班。
心里还在想着当初班助的话,他的确考上了,而且还报了班,
但他考的是我们本校,一所双非。
那时候,考研在我眼里,已经没有高考那么神圣了,只不过是大学的延申,或者说所有大三同学都想经历一下的一件事罢了。
那时候我认为,
考研=读书
考研校的课上完了全程,
KK和蒋胖子的课听完了,感觉有点用,
但是用处更多的仿佛是自己在网上找的更多免费视频。
正版的好处在于心安理得,除此之外,像我们那种视频课,没有其他任何优势。
考研复习了大半年,英语、数学复习到暑假第一遍都差不多了,
英语似乎还有点进步,数学,复习一遍,再回首,两茫然。
那时候的我认为,
考研=做题
后来,开始复习专业课了,开始复习政治了。
专业课复习的比期末考试认真,政治复习的更像是做填空题。
这时候的考研,更像是做题、做题、刷题!
其实,越到最后,自己越容易陷进去。
当时为什么考研?因为学历!因为就业!
当时已经做好了考不上工作的打算,因而初试的压力也就没那么大。
由于初试的成绩还比较理想,随之而来的复试也就有了希望。
Hope is a good thing!
那时候的我认为,
考研=运气
现在的我,研究生即将毕业,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
一丝一毫没有考虑过读博士的想法,
不是因为博士太可怕,
而是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读研不再是大学的延申,大学的时候茫然而不知所措,
整日游荡于校园,如同一个幽灵,过着自以为是的日子,
这时候的我,更会认为考研,是一种选择。
考研=选择
大家也可以看到,我经历的几次心态的转变,均是由于自己的经历导致的。
上大学之后让自己对“研究生”有了全新的认识,读研之后,对自己的未来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果说读研是一次自己选择的机会,那其实你一定还有其他选择。
把自己的所有选择全部押注再“读研”一条路上,那是不明智的。
在做每一个选择之前就要至少做一个Plan B,否则,鸡飞蛋打可能让你丧失前进的勇气。
最近常有同学说,我感觉别人都比我强,成绩比我好,英语比我好,我感觉自己哪里都不好!
讲道理,对于这样的同学 更想给他泼冷水。
与其在我这里求安慰,不如一盆冷水将你浇醒。
自信是自己给的,如果灌两句心灵鸡汤就管用,
那是不是可以靠卖鸡汤发财了?
无论你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沮丧,还是因为是否考研而焦虑。
不要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
你凭什么考研?
凭借的是两个字“选择”!
人人都有选择机会的权力,当然,机会不止考研可以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