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0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跨考生的心慌都源于这三个“伪命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 12:0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摘要:跨专业考研的人,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最容易产生自我否定和猜疑,由于跨考,对于专业课而言,似乎总缺乏信心,如果再加上不自信,那么真的就是致命一击了。

  跨专业考生可谓是最苦的考研人群,在起跑线就可能已经输了别人一截,也导致了跨考生有多种担忧。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学习,将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备考的过程中,肯定需要比本专业的同学付出更多。面对各项困难,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跨专业考研,这三大流言不可信

  一、跨专业最难的是专业课基础薄弱

  ●真相

  应该说,跨专业最难的不是专业课基础薄弱,而是你明知薄弱,总难以找到高效的方式提高。

  在一些考研指导文章中,专业课的复习并没有那么难——找到本专业的参考书目、真题,然后进行“针对性”“有效”复习。而最关键的“针对性”“有效”,恰恰就是拦在跨考学生和本校考生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

  如果你此时还没完全找到你想要的专业课资料,可以尝试以下方式。

  1、运用人际网络。专业课书籍真题,有的书店都能买到,而有相当的一部分只有在该校才可以买到。

  因此,想尽一切的可能的办法联系在该校的同学,朋友、网友、同学的同学……只要能够帮你买到所需要的专业课资料,管他是谁。

  2、在精华区中寻找一些与该学校该专业的考试有关的情况,发帖询问有关试题情况,打电话,托该校该专业的同学朋友以及考取的往届师兄师姐打听。

  通过以上方式的好处是成本低,最大问题就是耗时。尽管已经有了渠道,但相比本校本专业的学生。

  跨专业考生仍要在搜集资料上花很多时间,或影响整体的复习进度,或心神透支,打击自信心。很多跨专业考生就是输在没有坚持到最后。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报规模较大的正规考研辅导机构。

  辅导班并不能为考生提供多特别的方法——也不需要,它提供的是详细的复习规划、备考氛围以及考生所需的专业课资料和信息。

  二、跨考生因为专业基础被歧视

  ●真相

  这是个伪命题。复试被刷是因为老师们觉得该考生不适合在这个学校读研,而不是歧视。

  研究生考试和高考不同,要选拔的是有一定知识基础,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科研热情和科研潜力的人。

  设置复试也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把好最后一关,而不是一味根据初试成绩来确定是否录取。另一方面,招来的研究生是由导师来带,他们在意的是能不能选拔出合适的学生。

  比如跨专业考历史学,有的同学本科学英语或日语,那么研究中外关系的老师可能就希望将他收入门下,因为他有语言优势,可以更快入门。

  有的同学可能对历史知识知之甚少,但思维能力很好,做思想史的老师可能就比较愿意接收。

  有的同学性格比较沉稳,能坐得住,做社会史的老师就比较愿意要,因为看档案必须坐得住。

  反之,不论是本专业还是跨专业的,对历史知识近乎无知,思维混乱,性格浮躁,又没有一定的语言基础,可以说找不到一点可以做科研的潜质,那被刷就是必然。

  其实,跨专业的学生担心的不应该是老师会歧视,而应该担心老师会一视同仁。

  因为从考核难度来讲,导师对本专业考生的考核尺度会更严厉和深入,而对跨专业的考生则相对宽松,能回答到点子上,展现出逻辑思维能力即可。

  从这个角度上说,导师算是反过来“歧视”本专业的考研人了。

  三、同是跨专业老师更喜欢本校生

  ●真相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本校考生的优势在于,他能旁听目标导师的课程,提前找到他想报考的老师,提前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与老师沟通,有机会赢得导师的信任与好感。这样的优势是绝大多数跨专业考生不具备的。

  但前提是,你得是“鸟”。早起的虫儿被鸟吃,提前联系导师要承担将自身的弱点提前暴露的风险,反而会失去了被录取的机会。说到底,导师录取一个学生的最大标准还是是否合适,绝不是任人唯亲。

  跨专业考研的学生要抹平这项潜在的劣势,可操作的方法就是通过网络了解导师的生平、研究方向、学术成果乃至个性。

  这些都不是不能找到的信息,比如通过院校官网、中国知网等论文数据库、微博、师兄师姐,至少比乘飞机火车去学校找导师容易。

  当然,该导师往年有没有招收过跨校跨专业的考生,是不是排斥此类考生,也是一定要了解的。

  ►跨专业考研,你该如何准备

  一、既要充满自信与必胜的信念,又要做好应付挫折和困难的准备

  跨专业、跨学校考研常被人称为一条险途,其中种种不利、不定的因素确实成为很多人放弃坚持的理由。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实跨专业、跨学校考研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只要准备充分、方法得当、持之以恒,成功也就近在咫尺,因此要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但同时也要充分地意识到,跨专业、跨学校考研毕竟不同于本校、本专业考研,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很多跨专业、跨学校考研的考生很早就开始了所跨专业课的学习,其中他们所付出的艰辛也是那些仅注意到他们成功光环的人所看不到的。因此保持一个平和、良好的心态是取得最后成功的前提。

  二、要处理和协调好多种关系,不得已时要做出必要的放弃

  不难看出,跨专业、跨学校考研也就意味着取舍与放弃。合理解决本专业与所跨专业学习上的冲突并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在必要的时候,很可能要暂时地以某一方面为重而牺牲另一方面。否则,整天陷于各种复杂的权衡比较而踌躇犹豫,会严重影响考研的顺利进行。

  三、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关键,注意调整思维习惯以适应所跨专业

  自学能力是跨专业考生所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条件的限制,所跨专业的学习更多地需要自学。自学能力要求有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能够较快地投入到新的专业学习中并熟练掌握其所特有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得具备较强的领悟力,因为要在短时间内理解和消化所考专业的内容,没有一定的领悟力是不行的。

  每一专业不仅在内容、特性上存在诸多差异,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如对于已习惯了结果确定性的理工科考生而言,偶然性的文科思维方式则可能会带来迷惑与不安。所以除了要吃透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从以前的学科背景中转换出来,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善于从其他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这样才能适应所跨专业学习的需要。

  四、学习要注意要领,讲求质量与效率

  跨专业考生面对大量的专业课课本、试卷等复习资料,往往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处着手。这时就需要抓重点,因为在较短的时间里要通读很多其他专业书是很不现实的。而怎么才能抓到所跨专业的重点呢?

  途径与方法较多,如可以咨询该专业的同学或者老师,也可以从对所获得的历年专业课试题的研究中得到一些启发。一般而言,专业课的复习首先是要以指定的教材为主,熟练掌握指定书目的内容。

  看书的时候不能放过基础知识,也要重视难点。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学会利用所跨学科的学术话语,熟练把握该学科的基本概念,不能只知皮毛,不解精要。如果可能的话,可亲自到要报考的学校去旁听相关的专业课程或借阅课堂笔记,经常查阅有关的学术期刊,了解该领域的热点和新问题、新动向等。

  五、全面计划,综合统筹

  由于所考专业是一全新的学科领域,所以要从长计议。专业课的复习安排、专业课与基础课的复习调节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做出详细的规划。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就是:跨专业考生由于对专业课的一种很自然的重视,很有可能忽视对基础课的复习。所以要注意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全面复习,避免“瘸腿”,这样成功才能有切实的保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华师考研网 ( 京ICP备18034083号-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662号

GMT+8, 2025-1-10 12:31 , Processed in 0.0535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