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眼中复试失败的四种原因
【摘要】三四月是很多高校硕博生复试的"抢人大战",每当复试后公布录取成绩,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为什么复试会失败?我理解的原因可能有很多,除去学术潜力和专业功底,下面说说可能的细节问题,供失败者和后来者参考。为历年参加硕招复试的体会,请勿对号入座。
其一,"套磁"信写不好。
出了成绩发信给目标学校的导师们"套磁"下,可以理解,我每年都收到不少这样的邮件。不过,如果你群发,大撒网式发信,或者写错姓氏、写错研究方向(明显是写给另一教授误发到我处的),一般都是不被理睬的。
其二,"套磁"信没实质内容。
想下如果你只发来考研成绩,或者本科一堆证书之类,就要潜在导师给你一个肯定回复,最好是"非你不取"的最佳人选,基本上没有导师敢这么保证。
导师选学生希望你有好的专业背景(有科研经历最好),更重要的是看你对读研后的大致计划和对目标课题组的初步认识,有浓厚的个人兴趣、独立的思考能力、一定的科研潜力、清晰的学业规划等,如果您能表现出来这些,才是导师想"抢"的考生。
其三,面试表现不佳。
很多失败的考生下来说,好像面试时考官都很Nice的,也没什么尖锐问题,怎么就被淘汰了。原因可能很多,我说几个表现,你换位思考下你是考官你会不会给高分:衣着邋遢、言不及义、逻辑混乱、没有自信或者过度自信、递简历缺页或错页、叫错老师名、和考官争辩已有定论的学术问题、背诵准备好的中英文个人介绍、莫名的情绪变化如哭泣等,虽说因人而异,有个性也非绝对错事,在短暂到几分钟的面试环节想取得高分,是需要注意最基本的礼仪言行细节的。
其四,不守信不诚实等。
这些可能与个人品行有关,比如人为编造学术经历、荣誉证书、身份证件等,这些都应是一票否决的。
另外,也有些非正式复试环节会让你给人的第一印象打折扣,比如,见导师迟到的、第一次见导师送礼的、父母家人陪同的等,这些都给人不守时、不自信、不独立的感觉,从而对你将来能否独立承担课题、应对科研挫折等产生不好联想。
当然,考研生大多毛头小孩,不必过多苛求能细节完美,毕竟不能像社会上不少灵活到圆滑的职场高手,但做到言行礼貌和举止得体总是有益的,这不也是将来进入科研领域能够保持严谨认真态度的一种铺垫吗?
页:
[1]